《典范英语》(2a-L7)教学参考.do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典范英语 典范 英语 L7 教学 参考
《《典范英语》(2a-L7)教学参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典范英语》(2a-L7)教学参考.doc(5页珍藏版)》请在新文库网上搜索。
1、国家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重点项目示范英语教学参考(2a-l7)小龙教学参考的目的是为实验课程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和框架,帮助实验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科概念。课题组鼓励实验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使实验班有特色。1、 教学目标1语言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听懂故事;生动地模仿录音;生动地独立阅读故事;能够理解故事;能够用“我是”句型介绍自己;能够表演故事;掌握字母组合“igh”的拼写规则。2非语言能力的培养目标:理解中西文化中龙与骑士的含义;体验戏剧表演的乐趣;通过表演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信心。2、 班级安排要求每周至少在两个课时内完成一个故事。3、 教师要求1课前,教师要熟悉故事,了解文化
2、背景龙与骑士在中国,龙是吉祥和皇权的象征。中国人称自己为龙的后代。他们在新年期间还会舞龙舞狮,以增强节日气氛。在西方,龙被描述为邪恶的形象。它像一只巨大的蜥蜴,脖子又长又粗,牙齿锋利,背部有刺,尾巴又长。龙的头上长满了角和鳞。它可以像蝙蝠翅膀一样用一对巨大的翅膀飞行。它能吐火,有强大的力量或魔法。欧洲中世纪的许多奇幻冒险故事都是以屠龙为背景的。飞龙和奔腾的骑士是常见的场景。骑士是在中世纪欧洲接受过正规军事训练的骑兵。在中世纪骑士的传说或童话中,他们生活在古老的城堡里,过着贵族般的富足生活;他们可以打败邪恶的魔术师和巨人,保护善良的农民,以淑女或国王的名义为正义而战。在骑士文学中,骑士往往是勇敢
3、和忠诚的象征。他们以侠义为准则,是英雄的化身。他们为荣誉而战,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2对于较难的单词,老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字,配合动作和表情帮助学生理解。三。全英语教学。4、 教学设备多媒体设备、CD播放器、课件(课题组提供)、文字卡(见链接5)、道具(见链接6)、信笺卡(见链接7)。5、 课堂教学基本步骤1导入:了解西方文化中的龙与骑士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中的龙与骑士,为读图、讲故事铺平道路。教师使用PPT播放“汤姆和杰瑞-喷火汤姆猫”视频,然后与学生互动录像里的骑士是谁?(问:汤姆猫是骑士吗?)国王要求骑士做什么?汤姆猫害怕吗?骑士杀了龙吗?在上述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展示武士、国王
4、和龙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骑士、国王、龙”。一天,孩子们上演了一出戏剧。在剧中,国王要求骑士与龙搏斗。骑士杀了龙吗?让我们来学习小龙的故事2讲故事:理解故事,观察孩子们表演时的动作和表情教师利用课件将故事画面逐一播放,并用丰富的表情、生动的英语和恰当的肢体语言将故事生动地讲给学生听,让学生观察不同角色的特点,感受表演的乐趣。(图1)看图1。孩子们上演了一出戏剧。这出戏叫什么名字?(问:是吗他是小龙吗?)是那条小龙。爸爸是什么?爸爸是一棵树。“第一幕,”威尔夫说(图2)戏里的奇普是什么?奇普是国王。“我是国王,”奇普说,“与龙搏斗。”威尔玛在剧中演什么?威尔玛是骑士。(图3)“我是骑士,”威尔玛
5、说,“我要和龙搏斗。龙在哪里?(图四)场景二。这是龙。“我是龙,”基珀说,“但我是一条小龙。”(图五)场景三。还有一位公主。公主是谁?是比夫。“我是公主,”比夫说,“我喜欢龙。”(图六)公主与龙嬉戏。他们在树下玩耍。(图七)第四幕。威尔玛走上台,对着小龙大叫。“我是骑士,”威尔玛说。“我很害怕,”龙说。骑士会杀死龙吗(图8)“我很生气,”王子说她把骑士推到池塘里结束了。(图九)人们喜欢这出戏吗?对。“多好戏啊,”大家都说。听和模仿:理解录音,模仿标准的发音和语调听录音并模仿。让学生模仿磁带的音调。注意“龙,斗,骑士,公主,炸,磅”的发音。(1) 播放磁带,让学生完整地听故事。不间断地输入整个故
6、事。(2) 播放这盘磁带,全班读一两遍。要求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录音后逐句朗读故事。教师应引导学生读出每个角色的特点。(3) 播放磁带,让2-3名学生模仿每张图片。注意不同角色的发音和语调,看谁更相似。必要时,教师应给予示范和指导。4戏剧化阅读:阅读故事并学会独立阅读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使学生能够生动、独立地阅读故事,培养学生动情地阅读故事的习惯,练习基本的语言技能。在朗读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读出每个角色的不同情绪。(1) 全班朗读。老师组织全班朗读。(2) 以不同的角色朗读。让学生扮演国王、骑士、龙和公主,朗读不同的角色。其他学生一起读旁白和最后一张照片。本课程可进行2-3次。教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