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单元备课(共2页).doc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单元备课(共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单元备课(共2页).doc(2页珍藏版)》请在新文库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单元 物体的运动一、单元目标1.知道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2.知道测量距离和时间的常用方法。知道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知道自行车、火车、飞机等常用交通工具的速度范围。3.列举并描述生活中长剑物体的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等运动方式。4.比较不同的运动,举例说明各种运动的形式和特征。5. 感受探究生活中各种物体运动形式的乐趣,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二、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小学阶段学生集中探究并认识“研究天气方法”的惟一单元。对于天气的研究有长期性的特点,这恰好为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地探究
2、提供了契机。学习本单元之后,学生便能较好的掌握观察、研究天气的方法,便于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能力,进一步研究天气与生活的相关知识,将探究活动继续下去,从而使学生学会做长期性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长期进行科学探究的习惯。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能说出常见物体的运动形式,应用“相同距离比时间”的方法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应用“相同时间比距离”的方法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教学难点: 能用画图的方式记录物体的运动轨迹,根据物体轨迹进行分类。利用秒表测量物体的运动时间。利用常见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距离,能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即速度的大小。四、教学建议1.了解物体运动的相关背景知识。机械运动按运动轨迹来分,可分成直线
3、运动和曲线运动;按运动状态是否变化来分,可分成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按物体运动形态来分,可分成平动和转动。2.理解“建模”对科学学习的意义。实体模型和心智模型的异同?原型和模型之间的差异和联系?怎样建模?怎样评价和使用模型?3. 引导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感悟。本单元的学习依托于学生的亲身实践,即教师务必提供有结构的材料,组织全员参与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有所感悟。反对脱离材料、脱离实践的讲解。科学名词的记忆是次要的,首要的是让学生经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五、课时安排1. 运动和位置 1课时2. 各种各样的运动 1课时3.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1课时4. 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 1课时5. 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1课时6. 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 = 1课时7. 我们的“过山车” 1课时8. 测试“过山车” 1课时专心-专注-专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 小学 科学 三年级 下册 第一 单元 物体 运动 备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