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袁行霈版(超全完整版)笔记(总249页).doc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版(超全完整版)笔记(总24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学史袁行霈版(超全完整版)笔记(总249页).doc(250页珍藏版)》请在新文库网上搜索。
1、中 国 文 学 史 中国文学史,是一部漫长而辉煌的历史,五千年古国盛衰兴亡的风云在其中舒卷;是中华文明最值得自豪的瑰宝。悠久的中国文学史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应称前时期为“古代”,后时期为“近代”,“古代”为中国文学发生以后不断的发展,形成文学,而使其传统文学发展到其顶点的时期,就是中国文学最光荣的时期。“近代”为中国的传统文学受某种势力的压力,失去自己的传统,不能再向上发展,由其顶点日趋下坡的时期。这是中国文学史上非常分明而极重要的事实。绪论第一节 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文化学视角一、史家记述:(一)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为屈原、贾谊立传,涉及宋玉、唐勒、景差等屈原之后贾
2、谊之前辞赋家,文学发展过程初步描述。(二)班固汉书司马迁传赞,史记前史官之文发展过程追述;(三)齐梁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南朝宋以前诗歌发展历程,关于诗歌史比较详细论述。(四)(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始创文苑传,将22位文学上有成就的人的传记合在一起,按时代先后排列,提供文学发展线索。二、目录学著作:(一)斑固在刘歆七略的基础上撰成汉书艺文志,其诗赋略论对诗赋发展有初步的描述。(二)此后,如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大都继承汉书艺文志传统,在著录书目的同时考辨源流。(清)幻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可算是这类书中的集大成者。三、在诗文评方面:(一)(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以下20篇论及文体形成
3、过程,时序等篇也有关于文学发展论述。(二)(梁)钟嵘的诗品序,文学发展详细论述。(三)郑玄诗谱序追述诗歌起源,历数周文、武、成王以至懿、夷、厉、幽王时政治变迁与诗歌关系,政治角度对诗歌发展描述。(四)(西晋)挚虞文章流别论文体流变角度,论述文学发展。(五)白居易与元九书,诗、骚以来诗歌发展历程作总结。(六)李清照的词论追述了词的发展概况。(七)(元)辛文房唐才子传为398位唐代诗人作传,间有评论,从中可以看 出唐诗发展的因革流变。(八)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题辞,汉魏六朝文学发展脉络。(九)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对明代诗人一千六百余家作了评述。(十)全唐诗,为唐代诗人作简介,可看到唐代诗歌发展线
4、索。四、文学史著作:20世纪初出现,林传甲京师大学堂编写讲义中国文学史为滥觞。谢无量中国大文学史、胡适白话文学史上卷、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分别代表了20年代、30年代、四五十年代、60年代文学史著作所能达到的成就。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分体文学史最早、最有影响著作。 五、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文学史著作要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上描述文学本身演进的历程。六、其他因素对文学影响:先秦两汉文学作品之简练跟书写繁难有关系;唐宋词的演唱方式对创作的影响;印刷术发明以后大量文献得以广泛而长久流传,这对宋代作家学者化
5、,进而对宋诗以才学为诗特点形成有重要影响;宋元说话艺术对小说创作影响,宋元戏曲演出方式对剧本创作影响。第二节 中国文学的演进一、影响文学发展的内部因素。(一)首先文学发展的不平衡:1、文体发展的不平衡。一方面,各种文体形成和成熟的时代不同;另一方面,各种文体从萌生到形成再到成熟,其过程的长短也不同。2、朝代的不平衡。3、地域的不平衡。一是不同朝代,各地文学的发展有盛衰;二是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体孕育生长,从而使一些文体带有不同的地方特色。(二)相反相成的因素。俗与雅;各种文体(诗者缘情,赋者体物;诗不忌简,赋不厌繁;诗之妙在内敛,赋之妙在铺陈;诗之用在寄兴,赋之用在炫博);复古与革新;文与道。
6、第三节 中国文学史的分期一、三古、七段划分如下: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第一段:先秦;第二段:秦汉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九个方面:一、创作主体;二、思想内容;三、文学体裁;四、文学语言;五、艺术表现;六、文学流派;七、文学思潮;八、文学传媒;九、接受对象。二、概述:(一)上古期 包括先秦、秦汉。总:体裁,思想基础,儒重社会
7、功能,道重审美价值已形成。1、第一段先秦文学。创作主体由群体到个体;史从巫中分化出专门从事人事记录;士兴起活跃;文史哲不分,诗乐舞结合。2、秦汉文学属于上古期的第二段。创作主体处境变化,士聚集形成若干作家群体,以歌功颂德或讽喻谲谏为己任。(二)中古期 魏晋到明朝中叶划分依据:(1)文学自觉在南北朝完成;(2)文学语言古奥到浅近;(3)诗、词、曲鼎盛;(4)文言小说魏晋南北朝初具规模,唐代成熟,白话短篇小说宋元两代繁荣,白话长篇小说元末明初出现三国志演义、水浒传等作品;(5)出现印刷出版、讲唱、舞台表演等传媒;(6)创作主体和对象,包括宫廷、士林、乡村、市井等各个方面。1、第一段魏晋到唐中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文学史 袁行霈版 完整版 笔记 2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