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子二十岁叫做“弱冠”,指的是20岁。
【释义】古代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后因以“弱冠”称20岁的男子。
【出处】《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孔颖达疏:“谓男年二十,始加元服,故曰弱也.”唐白居易《醉后赠梦得》诗:“君为壮时我少年,我今衰病君弱冠.”宋王安石《和仲文弟》之一:“昔君弱冠年,已抱老成志。”清黄遵宪《和平里行》:“弱冠弄柔翰,千里逐飞隼。”
【示例】明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公(袁可立)弱冠登乡榜。”
【近义词】及笄、束发、总角
【反义词】垂髫、黄口、幼学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成语故事】春秋战国时期,卫国有位公子名叫仪,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长大后仪容俊美,才华横溢,深得当朝国君卫灵公赏识,被招入宫中担任大夫。由于卫灵公整天沉湎于酒色之中,不理政务,国内矛盾重重,百姓怨声载道。在这种情况下,卫灵公派遣仪前往齐国,请求援助。齐国国君很欣赏仪的才干,答应了他的要求。仪回来后,积极帮助卫灵公整顿朝纲,很快使卫国面貌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