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码头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上传人:x** 文档编号:5524621 上传时间:2023-11-14 格式:DOC 页数:346 大小:18.9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粮食码头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1页
第1页 / 共346页
粮食码头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2页
第2页 / 共346页
粮食码头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3页
第3页 / 共346页
粮食码头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4页
第4页 / 共346页
粮食码头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5页
第5页 / 共346页
文档描述:

文档《粮食码头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内容(346页完美版)由用户上传提供,感谢您阅读,更多关于《粮食码头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珍藏版)》内容请在新文库网搜索。

1、公司注册经营范围:货运代理(代办);普通货物仓储;农产品(涉及专项经营和前置审批的除外)销售;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国家限定企业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和润集团有限公司响应国家振兴“大农业”、保障“粮食安全”、发展“实体经济制造业”的战略要求,着力打造粮油加工和粮食物流产业,发展精深加工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为社会提供安全健康食品做贡献。和润集团有限公司以“港、产、贸、融相结合”为创新产业模式,在我国沿江、沿海、沿线布局建设粮油加工及粮食物流产业园,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在布局粮油加工产业园的同时,努力打造现代物流体系,全面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和“江海联运”战略,建立

2、“江、海、河联运,公、铁、水联动”的物流体系,实现“海外内运”、“北粮南运”、“江海联运”的战略目标。作为和润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镇江华和物流有限公司,为满足后方西来桥粮油加工区企业和国内粮食物流需求,积极架构以江苏扬中为重要节点的海外内运、江海河联运粮食物流体系;拟于镇江港扬中港区西来桥作业区投资建设华和粮食码头工程,为西来桥粮油加工区企业及国内外粮食中转提供水路运输服务;该工程新建1座7万吨级粮食码头(水工结构按10万吨级散货船设计),利用岸线长度278m;设计年吞吐量332万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

3、名录(2021版)等有关规定,该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版)“五十二、交通运输业、管道运输业 139 干散货(含煤炭、矿石)、件杂、多用途、 通用码头单个泊位1000吨级及以上的内河港口;单个泊位1万吨级及以上的沿海港口;涉及环境敏感区的(报告书类别)”;本项目为粮食散货码头,泊位为7万吨级且涉及环境敏感区,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受镇江华和物流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承担该码头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根据委托方提供的有关资料,在调研、实地踏勘、分析评价的基础上,依据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评价技术导则、规范、标准编制出该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该码头工程对于

4、镇江华和物流有限公司的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可起到促进作用。但是,该码头营运也必将对工程所在地周围的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和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是在对区域环境现状调查和工程污染源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预测分析工程营运对周围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范围和程度,论证所采取的环保措施可行性,针对工程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提出防治污染、减缓影响和风险防范可采取的环保对策措施,目的是为该项目的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提供依据。1.2 项目特点及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1.2.1 项目特点(1)该码头工程位于镇江港扬中港区西来桥作业区;(2)该码头工程服务于西来桥粮油加工区及国内粮食中

5、转,为粮食专用散货码头,装卸货种为大豆、玉米、大麦;(3)该码头工程设70000DWT散货泊位1个,利用岸线278m,设计吞吐量332万t/a;其中大豆进、出口182万t/a,玉米进、出口105万t/a、大麦进、出口45万t/a,进口190万t/a、出口142万t/a。1.2.2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本次评价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有:(1)该项目建设与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的相符性;(2)该项目与区域总体规划、港口建设规划、区域生态及环境保护规划的相符性;(3)该项目装卸作业粉尘对大气环境的影响;(4)该码头下游有长江魏村生活饮用水取水口,若不加强管理、采取禁止废污水外排等管控措施,尤其是发生船舶溢油事故

6、风险时,将影响到长江魏村生活饮用水取水口安全;(5)该项目的风险事故主要为船舶溢油事故;企业应制定和落实环境风险的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理措施;杜绝和减少环境风险事故的发生、减轻事故后果危害。1.3 评价工作程序本公司在接受镇江华和物流有限公司委托后,进行了实地踏勘,并对周围自然环境现状、区域环境基础设施情况进行了调查。根据委托方提供的工程技术资料,进行了该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在此基础上,依据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环评导则和区域规划、环保要求,进行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明确评价工作重点和环境保护目标,确定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和评价标准,制定出该项目的环评工作方案。

7、进行详细的工程分析;进行区域污染源调查、环境现状调查监测。在工程分析、现状调查的基础上,依据有关标准、规范要求,进行环境现状和环境影响的分析和预测评价;进行工程的环境经济损益分析及环保措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分析评价工程的环境风险,论证环境风险可接受水平;依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区域规划要求,进行产业政策、规划选址相符性论证;提出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排污口设置及规范化管理要求。综合上述调查和分析评价结果,编制出了该项目的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报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审查批复。评价工作程序见下图。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1.4 相关情况分析判定1.4.1 产业政策相符性本码头工程为粮食码头。对照产

8、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不属于限制类、淘汰类项目,为允许类项目。对照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2年本)(苏政办发20139号)、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2年本)部分修改条目, 不属于目录中限制类、淘汰类项目,为允许类项目。对照“中共江苏省委办公厅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全省化工钢铁煤电行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苏办发201832号)附件3: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限制、淘汰和禁止目录, 不属于目录中限制、淘汰和禁止类项目,为允许类项目。本项目于2022年04月21日取得扬中市发改经信委的备案 (备案代码:2019-321182-59-0

9、3-500930)。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的产业政策要求。1.4.2 相关规划的相符性1.4.2.1 与江苏省沿江沿海港口布局规划(20152030年)相符性分析 规划内容:镇江港包括高资、龙门、新民洲、谏壁、大港、高桥和扬中港区。镇江港应加快宁镇扬地区港口一体化,推进资源整合和经营管理一体化,以发展江海河联运为主,服务腹地大宗散货和外贸物资中转运输。重点发展大港港区。 相符性分析:本项目位于镇江港扬中港区西来桥作业区,为粮食江海河联运码头;本项目建设符合江苏省沿江沿海港口布局规划(20152030年)要求。1.4.2.2 与镇江港总体规划相符性分析规划内容:规划镇江港形成“两岸七

10、区”的总体发展格局,长江南岸包括高资、龙门、谏壁、大港、扬中五个港区,长江北岸包括高桥、新民洲两个港区。各港区的功能定位是:(1)高资港区:以煤炭、建材、重大件等运输为主,服务于电力、建材、水泥、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的临港工业型港区。应依托大型企业,积极发展煤炭仓储中转运输功能;(2)龙门港区:以钢材、件杂货等运输为主,依托润州工业园的产业优势和惠龙钢铁物流基地,发展现代物流功能及增值服务;(3)谏壁港区:以煤炭、粮食、液体化工品等运输为主,服务于电力、化工、粮油加工等产业发展的临港工业型港区。应加快大型企业专用码头升级改造,提升公共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4)大港港区:以集装箱运输为主,兼顾液体

11、散货和大宗散货中转运输。应加强港口基础设施改造和集疏运网络建设,重点发展集装箱和清洁类散杂货运输功能;(5)扬中港区:近期主要服务于装备制造业等临港工业的发展,以件杂货运输为主,远期兼顾临港工业和腹地物资中转,适时发展集装箱运输。(6)高桥港区:以煤炭、金属矿石等大宗干散货和液体散货运输为主,服务于长江中上游和水网地区物资中转,承接长江南岸货类功能转移;(7)新民洲港区:以木材交易运输、仓储加工、检验检测为主,辐射江苏及长江中上游地区,打造国家级木材战略储备基地。镇江港规划港口岸线共可布置各类生产性泊位约505个,其中深水泊位216个,预测2020年、2030年镇江港总吞吐量分别为2.2亿吨、

12、2.5亿吨,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为4500万吨和65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120万TEU和250万TEU。相符性分析:本项目位于镇江港扬中港区西来桥作业区,为粮食江海河联运中转码头,服务于西来桥临港粮食加工区及腹地粮食中转,符合“扬中港区:近期主要服务于装备制造业等临港工业的发展,以件杂货运输为主,远期兼顾临港工业和腹地物资中转,适时发展集装箱运输”功能定位;本项目建设符合镇江港总体规划布局规划要求。1.4.2.2 与区域总体规划的相符性一、扬中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扬中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确定发展定位生态宜居市、特色产业岛、江中花园城。预测市域常住人口

13、2020年为38.2万人,2030年达到43万人,城镇人口2020年为24.5万人,2030年为31万人。相关规划内容:该规划确定西来桥镇功能定位为特色产业岛;在产业方面重在利用资源条件优势,整合产业功能及空间布局,深化与常州的协作联动,形成以临港制造、粮油加工储运为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在空间布局方面,规划末期,西来桥镇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约1.65平方公里。生活服务功能以西来桥镇区为基础,重点完善城镇公共服务职能,改善城镇居住生活环境,塑造精致城镇空间。整合滨江岸线开发格局、提升岸线资源利用效率,形成港区大道以东沿江发展的产业园区。相符性分析:本码头工程为粮食储运工程,符合该规划对于西来桥镇产业

14、功能定位要求;本项目建设符合扬中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要求。二、扬中市西来桥镇总体规划(2016-2030年)相关规划内容:扬中市西来桥镇陆域面积19.55平方公里,北距扬中市区23km,南距常州市36km,是苏南、苏北联系轴上的重要节点。根据扬中市西来桥镇总体规划(2016-2030年),西来桥镇将形成“一心一轴两带,一网三区”的城镇空间结构。其中“三区”之一的临港产业发展区紧靠长江岸线,充分利用深水岸线资源发展临港产业,培育完善临港产业链,形成规模、集聚效益,成为引领西来桥镇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相符性分析:本码头工程沿临港产业发展区长江岸线布置,服务后方粮油加工及粮食物流,

15、并与其构成临港产业发展区的粮油加工及粮食物流产业链,与扬中市西来桥镇总体规划(2016-2030年)相符。1.4.2.3 与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纲要的相符性相关规划内容: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纲要中对于“打造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定位如下:打造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网络,加快推进南沿江铁路、扬镇宁马城际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畅通铁公水、江海河联运设施网络,构建沟通南北、连接东西的重要综合交通枢纽。推进大物流体系建设,支持镇江港建设面向内陆地区的铁公水、江海河集散联运中心,加快培育有区域影响

16、力的现代物流企业、物流园区。相符性分析:本项目为区域江海河集散联运中心组成部分,可提升所在地水路物流服务能力,项目建设符合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纲要要求。1.4.3 “三线一单”相符性(1)与区域生态保护红线规划相符性本项目附近主要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空间管控区)有:国家级生态红线区:长江扬中二墩港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长江魏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长江扬中段暗纹东方鲀、刀鲚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区:沿江森林公园、长江(扬中市)重要湿地、长江扬中段暗纹东方鲀、刀鲚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实验区)。本项目位于扬中市西来桥镇川心港南侧、江堤东

17、侧;不在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规划、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确定的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空间管控区范围内。(图2.5-6);扬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出具的证明(见附件10)。(2)环境质量底线相符性根据2021年扬中市环境质量公报, O390%百分位数8h平均质量浓度不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本项目所在区域为空气质量不达标区。根据区域空气质量达标要求,镇江市发布了镇江市2022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镇大气办20221号)、镇江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主要措施为通过推进千项工程、强化科技制成、实施豁免企业培育行动及VOCs排查整

18、治行动,提升溯源预警、溯源预警、执法监管三项能力,完成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能源结构、着力调整运输结构、不断优化用地结构、推进VOCs治理攻坚、深化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实施精细化扬尘管控、全面推进生活源治理、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加强联防联控与重污染天气应对十项任务。可减少、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可以得到改善。镇江市政府决定于2022年3月20日至6月30日开展为期100天的“利剑”行动,通过整合执法力量,加强部门联动,突出重点关键,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以坚实的攻坚行动保障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守卫“镇江蓝”。根据镇江市生态环境部门的环境质量公报,2021年,长江外江

19、段水质类别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水质为优;长江内江段水质类别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水质为优。根据本次环评地表水现状监测资料,小夹江水质类别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各监测断面、各监测项目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水质标准要求;川心港水质类别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各监测断面、各监测项目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水质标准要求。本项目位于长江航道两侧区域,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标准适用区;根据本次环评声环境现状监测资料,拟建工程厂界四周声环境质量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标准要求。本项目废气治理控制后达标排放;生活污水、码头初期雨水和冲洗废水

20、由中海粮油污水处理站预处理,废水预处理达接管标准接入西来桥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排放川心港;选用低噪声设备,采用减振、隔声和声源远离厂界布置等噪声治理控制措施,减轻对周边声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本项目投运后,正常状况下污染物排放对周围环境和敏感保护目标的影响可以接受,对区域生态环境无明显影响。区域地表水环境、大气环境、声魂晶质量仍可保持现状等级水平。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部委印发<关于加强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环资20161162号)中明确提出了“环境质量底线”管控内涵及指标设置要求,对照该文件进行相符性分析,其对照分析结果见表1.4-1。表1.4-1  与环

21、境质量底线的符合性分析指标设置管控内涵项目情况符合性1、大气环境质量以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为主要目标,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相衔接,地区和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不低于现状,向更好转变。根据2021年度扬中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相关监测统计资料,扬中市环境空气中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分别为34g/m3、63g/m3、9g/m3、30g/m3;一氧化碳24小时平均第95百分位数浓度(以下简称一氧化碳浓度)、臭氧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第90百分位数浓度(以下简称臭氧浓度)分别为0.9mg/m3、189g/m3。对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

22、标准限值,超标污染物为臭氧。为了实现污染物排放量大幅降低,促进空气质量快速改善提升,镇江市实施镇江市2022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镇大气办20221号)、镇江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主要措施为通过推进千项工程、强化科技制成、实施豁免企业培育行动及VOCs排查整治行动,提升溯源预警、溯源预警、执法监管三项能力,完成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能源结构、着力调整运输结构、不断优化用地结构、推进VOCs治理攻坚、深化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实施精细化扬尘管控、全面推进生活源治理、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加强联防联控与重污染天气应对十项任务。通过采取上述措施,镇江市将持续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并实现主要大气污染物减排

23、目标。镇江市政府决定于2022年3月20日至6月30日开展为期100天的“利剑”行动,通过整合执法力量,加强部门联动,突出重点关键,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以坚实的攻坚行动保障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守卫“镇江蓝”。根据环境现状调查监测的补充监测数据,本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均满足相关标准。本项目投产后,正常状况下废水、废气、噪声排放对周围环境和敏感保护目标影响不明显,对区域生态环境无明显影响。符合2、水环境质量以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目标,与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相衔接,各地区、各流域水质优良比例不低于现状,向更好转变。根据地表水现状监测结果,长江各监测断面

24、、各监测指标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要求,川心港监测断面各监测指标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要求,评价区内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良好。本项目的实施不会改变所在的水环境功能类别。符合3、土壤环境质量以农用地土壤镉(Cd)、汞(Hg)、砷(As)、铅(Pb)、铬(Cr)等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石油烃等有机污染物含量为主要指标,设置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底线指标,与国家有关土壤污染防治计划规划相衔接,各地区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达标率不低于现状,向更好转变。条件成熟地区,应将城市、工矿等污染地块环境质量纳入底线管理。项目不涉及农用地土壤环境,同时不向土

25、壤环境排放污染物,项目实施后不会改变土壤环境质量状况。符合根据上表分析结果,本项目建设与当地环境质量底线要求相符。(3)资源利用上线相符性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部委印发<关于加强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环资20161162号)中明确提出了“资源消耗上限”管控内涵及指标设置要求,对照该文件进行相符性分析,具体分析结果见表1.4-2。表1.4-2  资源利用上线的符合性指标设置管控内涵项目情况符合性1、能源消耗依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布局、资源禀赋、环境容量、总量减排和环境质量改善要求等因素,确定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山东省等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地区及城市,要明确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煤炭消费减量控制等指标要求。本项目不使用煤炭,不涉及煤炭消费减量控制等指标要求。符合2、水资源消耗依据水资源禀赋、生态用水需求、经济社会发展合理需要等因素,确定用水总量控制目标。严重缺水以及地下水超采地区,要严格设定地下水开采总量指标。1、本项目用水由区域供水管网提供,同时用量较少,不超出区域用水总量控制目标;2、本项目不开采使用地下水,不涉及地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黔ICP备20002965号-1  在线客服QQ:365045600

Copyright © 2020-2023 www.xinwen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文库网 版权所有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