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小学法律陪护实施方案为了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加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法治环境,与教育主管部门一起做好法治教育,进入教室,进入家庭工作,目前全县中小学正在深入开展“法治护送”行动,制定以下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认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方针、政策,贯彻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相关要求,深化以宪法为核心的法治教育,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二、总体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法治教育要与道德教育相结合。要以法
2、治精神和法律规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正法向值传授正确的价值取向,将法律的约束力、底线意识和道德教育的感染力、提升精神紧密结合在一起,让青少年了解法治的道德。牢固树立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契约精神,尊重公序良俗,实现法治的教育功能以宪法教育为核心,权利义务教育为本位。法治教育要以宪法教育和公民基本权利义务教育为重点,涵盖各教育阶段,形成层次递进、结构合理、螺旋式上升的法治教育体系。要始终贯穿宪法教育,培养和加强青少年的国家观念和公民意识。贯穿权利义务教育始终,坚定青少年有权利就有义务,有权利就有责任的观念。旨在接近青少年的现实,提高教育效果。法治教育要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贴近青少年生活实
3、际,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合理确定教学重点和方法,重视知识和实践的统一,坚持求实。要多采取实践仪式、体验仪式、参与仪式等教育方式,与法治案件、现实案例和常见法律问题密切结合,切实提高内容生动、法治教育质量和实效性。三、具体措施(a)将法治教育推进到教室。全县律师事务所律师作为全县小学的“法治辅导员”,弥补学校法治教师能力不足的问题。针对常见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特征,设计符合未成年人年龄特征的课程,旨在探讨未成年人法治教育课程的主题。在进行法治教育课的同时,进行同步视频,制作视频课程,拓展法治教育的网络教育阵地。(二)组织“法治家长会”。司法行政职员、法治副校长、法治咨询师应加强与各学校的协调,进一步
4、加强家长的法治教育。利用各学期家长会、交流会等时机,举办“法治家长会”,发表“法律风险”,提交家长书。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普通法宣传融合到“法律七进”中,大力开展法律,加强家长的法治意识,确保青少年遵约来源。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毛细血管的作用,帮助未成年人填补“人生第一个纽扣”。(c)促进“体验”法律教育。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法庭”试点,定期组织学生对法治文化公园、青少年法治爱心体验基地、忠孝院等法治阵地进行课外拓展等,加强课堂教育与体验式教育相结合,让未成年人对法律有更直接的认识和体验,更好地确立他们的法治信仰。(d)加强对村民的访问。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定期组织法律顾问、普法志愿者开展入户访问
5、活动,抚触村内未成年人家庭情况、学习情况,定期对未成年人进行法治教育。发现未成年人有违法行为,请与相关部门及时进行教育纠正,及时反馈侵犯村内发生的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情况,做好未成年人与司法保护之间的“纽带”。四、法治教育的阶段性目标(一)小学教育阶段。普及宪法常识,培养遵法意识和行为习惯,使学生认识生活中的法律和周围的法律,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和遵法行为习惯。1.小学低年级(1-2年级)认知国家的象征和象征。初步建立国家国籍公民的概念,初步建立对家庭关系的法律认识。初步树立规则意识,初步了解遵守规则、公平竞争、规则公平的意义和要求。初步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我知道消防安
6、全知识、基本交通规则、商用公共服务电话等。初步了解自然,爱护动植物,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小学高年级(3-6年级)建立对宪法法律地位和权威的初步认识。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初步认识主要国家机构、国家主权和领土,认识国防意义,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初步了解335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简要认识重要的民事权利,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定保护。初步了解权利行使规则,树立法权意识,树立有权利就有义务的观念,树立对校园欺凌的认识和预防意识。我知道制定规则要遵循一定的程序,进一步树立规则意识,遵守公共生活规则。初步了解合同及合同履行情况,了解诚实、可靠、友好的价值和意义。初步了解3354消费者权
7、益保护、道路交通、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禁毒、食品安全等生活常用法的基本规则。初步认识到未成年人理解和常见的违法和犯罪行为,及其危害和应负的法律责任。初步了解司法制度,了解法院、检察机关和律师的职能和作用。(二)中学教育阶段。初步了解学生参与个人成长和社会生活所需的基本法律常识,进一步加强守法意识、公民意识、权利和义务的统一观念、程序思维,初步确立宪法法律至上、民主法治等理念,具备运用法律知识辨别是非的能力,初步具备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了解民事法律活动的基本原则。理解合同和违约责任,树立诚信意识和契约精神。初步理解物权概念,深化对知识产权的认识,理解保护知识产权的意义。了解
8、有关民事侵权行为的法律规范和基本原则,认识与学生生活实践相关的民事侵权行为(校园伤害事故等)。初步了解政府运行的法治原则,了解治安、道路、交通、消防、环境保护、国家安全、公共卫生、教育、税收等公共事务的法律原则,初步形成依法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识。深化对社会生活中常见违法行为的认识,强化法律责任意识,巩固守法观念。了解犯罪行为的特点、刑罚的种类,建立对校园暴力等青少年常见违法犯罪行为的预防意识和应对力度。初步认知罪刑法等原则,正当防卫,紧急避难等概念。初步了解我国司法制度的基本原则,建立司法尊重意识。初步了解程序正义在实现法治中的作用,依法处理纠纷,建立合理维护权利的意识。(三)高等教育阶段。
9、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基本制度及法律常识,增强守法意识,强化法治观念,牢固树立有权利就有义务的观念,初步具备参与法治实践,正确维护自身权利的能力。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理解法的特点和作用、法治的内涵和精神初步形成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认识。深化对宪法地位、功能和价值的认识,明确宪法原则,深刻理解宪法确立的国家基本制度,深化对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认识,加深对重要法治原则的理解,了解选举制度和重要法律规定,认识法治与民主的关系。了解宪法实施和监督的程序和机制。了解民事活动的基本法律原则和核心概念,了解物权的法律概念和基本规则,树立尊重所有权的观
10、念,更好地理解合同签订和履行的法律规则,深化对诚信原则的认识。简要理解侵权责任的原则和概念。全面认识家庭、婚姻、教育、劳动、继承等与学生个人成长相关的法律关系。理解保护人权的重要性和意义,理解法治与权利保障的关系。深化守法意识,理性表达诉求,树立依法保护权益的意识。了解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机关设置和职能,了解法官、检察官维护司法正义的价值。了解律师的资格条件、工作范围和权利义务,了解律师维护社会正义的价值。五、工作要求(a)加强组织领导和沟通联系。各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之间要加强沟通联系,形成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业务合力。(二)裴淑典型,示范领先。在开展“法治护卫”行动的过程中,要深入挖掘典型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示范线的作用,加强宣传宣传宣传。(三)注意宣传,营造氛围。积极利用互联网模式,通过微信、微博、法律允保法平台等加强互动传播,提高矩阵效果,扩大社会影响。